文章字数:3500+|需4分钟阅读什么是股市杠杆
点击标题下方 🎧 听「我」给你读
图片
20世纪,人类进入信息时代,文明进程全面加速,IT技术不断颠覆各个行业,传统经济学理论框架也面临诸多挑战。
传统经济学的很多观点,如资源总是稀缺的、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、财富分配是零和博弈、人口扩张与资源有限之间存在根本矛盾、企业的本质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等,已无法解释当下的经济发展。
今天,我们不妨从新时代视角,重新思考经济学领域最基本的几个问题:金钱的本质是什么?人类的财富从何而来?增长的本质是什么?
#01金钱就是时间俗话说「时间就是金钱」,强调的是时间的宝贵。而「金钱就是时间」,指的是:
1)货币的本质是时间
你花钱时,花掉的其实是自己的「时间」,也就是积累金钱时付出的时间。
80年代,一碗牛肉面只需0.35元,如今涨到了18元,这是否意味着吃饭变贵了呢?
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价格,还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。若按温和通胀年率2.5 - 3%计算,1986 - 2025年累计通胀率约160 - 220%(即货币购买力下降至原值的1/6 - 1/3)。
如此看来,价格确实上涨了,但你的父母可能并不认同。毕竟过去一天工资(1.5 - 2元)只够买4 - 5碗面,现在一天工资至少能买八九碗面。
先不论哪种算法更贴近实际,这确实反映了一个困境:与过去相比,我们是变富了还是变穷了?购买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?
诺奖学者威廉·诺德豪斯曾提出一个开创性思路:
2)用时间衡量经济进步
例如,100瓦的白炽灯每晚亮3小时,一年产生的150万流明小时的光,若在1800年,需点燃1.7万支蜡烛,约相当于普通工人1千个小时的工资。
如今,产生这些光线只需22度电,工人们只需花费十几分钟的工资。
传统经济学家在衡量经济进步问题上争论不休,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货币价格,而非真正的劳动力成本,即工人为购买某商品需要工作的小时数。
后来的经济学家受诺德豪斯启发,提出公式:商品的名义价格÷劳动力的名义工资 = 商品的时间价格。
从这个角度看,父母朴素的认知可能更接近金钱的本质:我们为任何东西支付的实际价格,并非付出的货币,而是为赚钱购买它所花费的时间。
从宏观视角看,这也能反映经济发展。过去工作小半天才能赚够吃一碗面的钱,现在工作个把小时就够了,这表明单位劳动时间能获取的资源增多。
从这个逻辑看经济发展,其轨迹与GDP呈现的不同:GDP数据显示,198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,但从单位劳动时间能获取的资源丰裕度看,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,经济增长并未显著放缓,且以每年4%的速度增长。
传统经济学一直持悲观态度,认为经济增长不可持续,因为人口增长与稀缺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。
但实际数据显示,1980 - 2020年世界人口增长了75%,而单位劳动时间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却增加了300%。并且从时间价格来看,维持生活最重要的50种关键商品的时间价格下降了75%。
这意味着,尽管人口增加,每个人能拥有的资源却更多、更便宜了。究其原因,是我们创造和拥有的知识一直在增长。
#02财富就是知识还是以一碗牛肉面为例,消费时花掉的是积累金钱付出的时间,那得到了什么呢?自己在家也能煮面,为何要给餐馆送钱?花钱买的是具体食材吗?
1)商品的本质是知识
在餐馆吃面条,主要购买的是老板、厨师和服务员的知识。
一辆价值百万的豪车撞废后,重量和物质没变,但其绝大部分价值却没了。因为被摧毁的不是构成豪车的物质,而是制作这辆车的知识。(《增长本质:物理学视角下的经济学》)
同理,加油时买的是什么?是汽油这种物质吗?
石油由古代动植物经长期地质作用转化而成,其构成分子随处可见。过去无数个世纪,石油或埋藏地下,或泄漏地表,但人类不知其价值,也不知如何提炼成汽油卖给消费者。
直到人类掌握了勘探、开采、冶炼、加工、运输等方面的知识,石油制品才真正体现出价值。所以,加油时真正购买的是让这笔交易成为可能的知识。
信息时代的核心「芯片」,本质不过是硅、氧和铝,这些也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。但它们的价值源于所包含的知识,源于随时间沉淀的学习积累。顺着这个思路重新思考交易的本质:
2)经济交易就是买卖知识
结账时,钱是自己用知识在工作中换来的,现在又用它去换取厨师、工程师、科学家的知识。所有交易,无论是个人、公司还是国家之间,交换的都是差异化的知识,这才是交易的本质。
传统经济学围绕物质财富和资源配置展开,认为财富是稀缺昂贵的物质资源,如土地、贵金属和石油储备等。由于资源稀缺,财富分配被视为零和博弈,你占了别人就没了,现在消耗了未来就没了,所以总是持悲观论调。
问题在于,传统经济学只看到人类作为消费者的一面,没看到创造者的一面;只看到吃饭的嘴,没看到会思考的大脑。
3)人类是终极的资源
人类并非资源的负担,本身就是资源的一部分。
事实证明,近几个世纪的经济增长不是靠掠夺资源,而是通过创新资源使用方式实现的;不是靠积累物质,而是用智慧取代物质实现的。
否则,洞穴中的原始人拥有的人均自然资源比我们现在更多,难道他们比我们更富有吗?显然不是。
因为,人类从古至今的财富积累,本质上是通过增加知识储备实现的,这也是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。而增加知识储备的途径,正是学习。
#03增长就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获取知识,它始于信息的碰撞。信息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(见《学习的本质:从学习到能力的四个阶段》)
1)信息的本质是意外性
例如,我告诉你「1+1=2」,这并未提供新信息,因为你早已熟知,不会感到意外。但如果我说「1+1>2」,与你的常识相悖,你就会感到意外。
此时,我再解释在何种情况下「1+1」会大于 2,比如两人交流想法碰撞出新想法,或者两个优势叠加使竞争力增长不止一倍。
若你之前未想到这些,这就是有信息量的体现。
2)知识的本质是价值性
信息出现意外、相互碰撞后,我们经过总结、验证,将有价值、有用的信息沉淀下来或进一步改进,就形成了知识。
所以,信息是意外、无序、杂乱的,而知识是经过验证、严谨有序且可复用的。学习就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。
这样的知识才能创造出像汽车、芯片、软件等有价值的产品,才是真正的财富。
企业家们在突破传统、试验想法时,实际上是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测试验证,沉淀有用的部分形成知识,并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,推动经济增长。
一方面,蕴含知识的产品本身有价值,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部分;另一方面,很多产品可作为杠杆,促使其他产品的时间价格下降,如芯片产业。
因此,从社会财富积累和时间价格的角度看,学习过程都体现了增长。
3)增长的本质就是学习
经济学家西奥多·莱特提出的「莱特定律」表明,某种产品的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,商品生产的单位成本会下降 20%至 30%。
原因在于,市场中的个体通过利润或损失、成功或破产,不断测试、确认有助于降本提效的信息,并将其沉淀为知识进行复用迭代。
这个过程就是学习,本质上是通过「学习曲线」实现增长。最经典的「学习曲线」莫过于「摩尔定律」:处理器性能约每两年翻一倍,价格降为之前的一半。
传统经济学用「效率」解释企业成长,但「效率」只是指标,并非根本原因。为什么这些公司能提升「效率」?
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,公司现有的知识很快会过时,因此需要不断获取新信息、学习新知识。公司制度实际上是确保学习得以发生的制度,而好的制度应能促使学习快速发生。
#04总结一下货币的本质是时间,我们在消费时,交换的其实是「积累金钱所付出的时间」。
由此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的另一条暗线:单位劳动时间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是否增加,而非仅看 GDP 指标是否增长。
过去四十多年,尽管世界人口持续增长,但我们拥有的资源更多且更便宜了。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创造和拥有的知识一直在增长。
产品的本质是知识,我们在消费时,买回来的是生产者提供的专业知识。人类并非资源的负担,而是资源的一部分。
人类从古至今的财富积累,本质上是通过增加知识储备实现的,这是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。而增加知识储备的途径是学习。
信息的本质是意外性,知识的本质是价值性。信息是意外、无序、杂乱的,知识则是经过验证、严谨有序且可复用的。学习就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。
增长的本质就是学习。从社会财富积累和时间价格的角度看,学习过程都体现了增长。
未来,个人价值将取代金钱,成为新的财富形式。面对人生抉择和个人成长,我们要从价格思维转变为价值思维。
所谓价格思维,就是只关注货币数量和名义价格,例如仅用工资、奖金涨幅衡量自己的进步。但其中多少是时代红利、通胀因素、公司能力,又有多少是自身真正的成长,我们很难看清。
无论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个人,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什么是股市杠杆,并非拼努力,更不是掠夺、压榨,而是更聪明地工作,创造新突破,打破旧束缚,引入新知识,这才是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